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戈峰,李典谟.可持续农业中的害虫管理问题[J].昆虫知识,1997,(01):39-45.
[2] 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03):227-233.
[3] 张卫信,申智锋,邵元虎,等.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0,40(10):3183-3206.
[4] 李江红,尤民生.昆虫授粉研究与应用概述[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04):492-497.
[5] Kluser S, Peduzzi P. Global Pollinator Decline: A Litterature Review[M], UNEP/GRID-Europe. UNEP. 2007.
[6] 尤民生.论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J].生物多样性,1997,(02):56-62.
[7] 郭保地,安建东,Dicks.谁是造成传粉昆虫减少的罪魁祸首[J].中国蜂业,2021,72(09):13.
[8] 戴漂漂,张旭珠,刘云慧.传粉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农业景观传粉服务的提升[J].生物多样性,2015,23(03):408-418.
[9] Dicks et al. A global-scale expert assessment of driver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pollinator decline[J].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1(05):1453-1461.
[10] 张立微,张红玉.传粉昆虫生态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7):9-13.
[11] 安建东,陈文锋.中国水果和蔬菜昆虫授粉的经济价值评估[J].昆虫学报,2011,54(04):443-450.
[12] 杨大荣.传粉昆虫的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科技, 2018,(S1):3-7.
[13] 周立垚,丁圣彦,卢训令,等.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类群生态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0,40(06):2111-2121.
[14] 付甜甜,郝培尧.乡村生物多样性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对策研究[J].风景园林,2023,30(04):18-26.
[15] 欧阳芳,吕飞,门兴元,等.中国农业昆虫生态调节服务价值估算[J].生态学报,2015,35(12):4000-4006.
[16] 贾翔宇,白彬,张洁清,等.IPBES评估报告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以美国传粉者保护政策为例[J].生物多样性,2018,26(05):527-534.
[17] 王润,丁圣彦,卢训令,等.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异质性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多尺度效应——以巩义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07):2145-2153.
[18] 宋博,丁圣彦,赵爽,等.农业景观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 24(04):443-450.
[19] 张翔,卢志兴,王庆,等.区域景观中生境特异性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以西双版纳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05):771-780.
[20] 刘娅萌,卢训令,丁圣彦,等.不同农业景观背景下传粉昆虫群落的分布差异[J].生态学报,2020,40(07):2376-2385.
[21] 张国良,王道龙.生物授粉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06):20-23.
[22] 田丽霞,王甦,方锡红,等.传粉蜂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及挑战[J].环境昆虫学报,2022,44(05):1143-1153.
[23] 阿如汗,张启宇,刘云慧.欧美主要国家与我国传粉昆虫多样性保护政策和研究比较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3,39(01):1-11.
[24] 韩明会,李保国,张丹,等.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05):1003-1016.
[25] 孙玉芳,李想,张宏斌,等.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07):993-1001.
[26] 唐健飞,刘剑玲.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分析——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22, 42(12):179-185.
[27] 陈保冬,于萌,郝志鹏,等.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03):1035-1046.
[28] 徐冠军,李建洪.生物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化工之友,2006,(10):50-52.
[29] 罗其友,唐曲,刘洋,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8-164.
[30] 张磊,周灿芳,方伟.粤港澳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矛盾透视及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J].广东农业科学,2023, 50(01): 28-39.
[31] 冯珊珊,刘序,胡韵菲.粤港澳大湾区2010—2020年耕地时空变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23,50(01):141-152.
[32] 胡韵菲,刘序,梁俊芬,等.粤港澳大湾区1990-2020年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J].广东农业科学,2023, 50(01): 13-27.
[33] 周永杰,易灵,邝红艳,等.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服务价值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23):56-60.
[34] 周灿芳,梁俊芬,黄红星.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6):121-127.
[35] 孙传谆,王梓辰,李景刚,等.基于生态系统多维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J].生态学报,2023,43(05):2061-2073.
[36] 甘琳,陈颖彪,吴志峰,等.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8,37(08):2453-2462.
[37] 黄国勤.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01):13-18.
[38] 欧阳芳,王丽娜,闫卓,等.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昆虫授粉功能量与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19,39(01):131-145.
[39] 郑贱成,谢炳庚,游细斌.198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境质量变化特征[J].经济地理,2022,42(08):41-50.
[40] 孙妍.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下的武汉市生境服务时空演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0.
[41] 江伟康,吴隽宇.基于地区GDP和人口空间分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研究[J].生态学报,2021, 41(05): 1747-1757.
[42] 刘娓,彭孝含,徐安乐,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农业区蝶类群落及其携粉特征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3, 45(02): 304-312.
[43] 王美娜,卢训令,崔洋,等.不同人为干扰下林地类型对传粉昆虫的影响——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8, 38(02):464-474.
[44] 刘通,程炯,苏少青,等.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现状及创新发展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10):1814-1820.
[45] 宫清华,张虹鸥,叶玉瑶,等.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0,39(09):2176-2188.
[46] 周灿芳.城乡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75-182.
[47] 佟宇竞.城乡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23,(03):24-26.
[48] 田璞玉,张丹婷,周灿芳.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23, 50(01):1-12.